白細胞計數過高一般提示人體有炎癥,那麼,攝護腺也是這樣嗎?實際上,攝護腺液中
的白細胞數與攝護腺炎的癥狀並不成比例。現在的評價標準有所改變,是以是否引起病人的生活質量下降為軸心。一個很淺顯的例子,平時隨機檢查我們的鼻腔,很多人都會有輕微的鼻炎,但這不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。所以,即使攝護腺液化驗檢查出來的白細胞不多,但癥狀較重時,也應當進行治療。這是因為當病情嚴重時,攝護腺的腺管被堵塞,可導致攝護腺裡面的白細胞出不來,因此白細胞反而查不到或僅有少量;而有時雖然查到大量的白細胞,卻意味著腺管已經通暢,病情已好轉恢復
。以前我們重視化驗,但現在我們更重視疾病對軀體的影響產生的癥狀。但對於細菌性攝護腺炎,白細胞的數量就和病情輕重關系較密切了。在慢性攝護腺炎患者中,大部分是非細菌性的。對於非細菌性的攝護腺炎患者,喝上100克(二兩)酒,騎上一兩個小時自行車,攝護腺液中的白細胞馬上就會高起來。
經過一段時間治療,白細胞少了,再過一段時間,白
細胞又多了,所以,以白細胞數作為病情的判斷標準,患者的情緒則會隨著白細胞數量波動起伏。患者本來癥狀都差不多好了,一看白細胞再度升高,患者的癥狀隨即又出來了。為什麼病情好轉了,白細胞數反而升高了呢?因為原本腺管不通,後來病情好了,腺管重新疏通,這時白細胞自然就升高了。此外,攝護腺內每條腺管裡的白細胞並
不是均勻的。白細胞數不能客觀地反應病情的嚴重程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